首页 学长考研资料 问答百事通 院校数据库 2021考研成绩查询 考研调剂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文章资讯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考试大纲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马克思主义学院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9-09-29 浏览 297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作者:

2020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硕士研究生

马克思主义学院考试大纲


2020年考试大纲——国际政治与经济

一、考试科目:国际政治与经济(代码881)

二、适用专业:政治学

三、参考书目:包刚生:《政治学通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四、考试内容要求:

试题总分150分,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包括:名词解释(约40分)简答题(约60分);论述题(约50分)。

主要内容:政治与政治学;国家与政府;意识形态与政治文化;政治沟通与参与;政党与利益集团;政治发展;民主与民主化。题型为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考试范围以教材为基本参考,覆盖全书,并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灵活分析应用能力,出题并非完全限于教材。其知识体系目录如下(第14章略):

第1讲什么是政治?/ 1

1.1政治是国家兴衰的关键/ 3

1.2中国人的政治观/ 7

1.3孔子与韩非政治观的分野/ 9

1.4古希腊人如何理解政治? / 11

1.5西方的现实主义政治观/ 15

1.6理解政治的当代观点/ 19

【推荐阅读书目】/ 21

第2讲政治学: 智者如何思考?/ 23

2.1岛屿的寓言: 谁之统治?何种秩序?/ 25

2.2什么是政治学?/ 34

2.3古希腊与古罗马的传统/ 37

2.4从“黑暗时代”到启蒙时代/ 43

2.5经验研究范式的兴起/ 50

2.6从政治科学到研究范式的多样化/ 51

【推荐阅读书目】/ 58

第3讲意识形态大论战/ 59

3.1政治观点背后的意识形态/ 61

3.2现代意识形态的兴起/ 63

3.3什么是自由主义?/ 69

3.4古典自由主义的大师们/ 72

3.5自由主义的演进与嬗变/ 75

3.6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复兴/ 79

3.7什么是保守主义?/ 84

3.8撒切尔夫人改革与里根革命/ 90

3.9什么是社会主义?/ 92

3.10从民主社会主义到新工党/ 94

3.11意识形态论战的场域/ 97

【推荐阅读书目】/ 104

第4讲政治生活中的国家/ 105

4.1世界版图上的国家/ 107

4.2国家起源的逻辑: 安全与暴力/ 109

4.3从封建主义到现代国家/ 111

4.4理解国家的不同维度/ 115

4.5国家理论的不同流派/ 118

4.6国家构建与国家能力/ 120

4.7国家能力的不同视角/ 123

【推荐阅读书目】/ 126

第5讲不同的政体:民主、威权与极权/ 127

5.1全球视野中的政体类型/ 129

5.2什么是民主政体?/ 132

5.3民主政体的治理细节/ 137

5.4民主模式的多样性/ 139

5.5民主的悖论与被误解的民主/ 141

5.6威权主义政体的逻辑/ 147

5.7极权主义政体的逻辑/ 150

【推荐阅读书目】/ 154

第6讲政府结构与政治制度/ 155

6.1如何理解政府机构?/ 157

6.2政治系统与官僚系统的比较/ 160

6.3政府形式: 议会制、总统制与半总统制/ 163

6.4议会制“大战”总统制/ 168

6.5公民投票与选举行为/ 173

6.6不同选举制度的逻辑/ 178

6.7如何理解现代政党?/ 182

6.8政党体制的不同类型/ 186

6.9央地关系: 联邦制与单一制/ 189

6.10制度设计与宪法工程学/ 192

【推荐阅读书目】/ 194

第7讲法治与公民权利/ 197

7.1国王可以强拆吗?/ 199

7.2政府有权捕杀禽类吗?/ 200

7.3宪政与宪法的基本问题/ 202

7.4宪政与司法审查/ 209

7.5法律体系与司法系统/ 215

7.6公民权利与《世界人权宣言》/ 217

【推荐阅读书目】/ 220

第8讲民主转型的政治逻辑/ 221

8.1民主转型遭遇僵局?/ 223

8.2如何理解民主转型?/ 225

8.3民主史: 从雅典、英国到现代/ 226

8.4现代化导致民主化?/ 230

8.5驱动民主转型的阶级力量/ 233

8.6政治文化重要吗?/ 236

8.7影响转型的国际因素/ 241

8.8转型政治中的精英行为/ 244

【推荐阅读书目】/ 247

第9讲如何参与?为何抗争?/ 249

9.1什么是政治参与?/ 251

9.2政体类型与政治参与/ 253

9.3投票与选举权的普及/ 254

9.4独自打保龄?/ 258

9.5社会运动与非暴力抗争/ 259

9.6如何理解社会运动?/ 263

9.7市民社会理论/ 266

【推荐阅读书目】/ 269

第10讲政治文化真的起作用吗?/ 271

10.1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273

10.2托克维尔论政治文化/ 275

10.3阿尔蒙德与公民文化/ 278

10.4英格尔哈特: 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280

10.5社会资本理论的兴起/ 289

【推荐阅读书目】/ 291

第11讲民族主义与族群政治/ 293

11.1什么是民族主义?/ 295

11.2民族主义的起源与理论/ 299

11.3民族国家与族群政治/ 300

11.4族群政治与政治发展/ 303

【推荐阅读书目】/ 307

第12讲暴力、革命与内战/ 309

12.1政治的两幅图像/ 311

12.2政治暴力与常见的暴力现象/ 312

12.3政治暴力的类型与逻辑/ 316

12.4国家与社会革命/ 319

12.5内战的理论解释/ 323

【推荐阅读书目】/ 328

第13讲经济增长与国家治理的政治学/ 329

13.1蛋糕政治定律/ 331

13.2作为微观基础的经济人假设/ 333

13.3私人部门治理/ 334

13.4公共部门治理/ 337

13.5激励结构与经济增长/ 339

13.6腐败的政治经济学/ 346

【推荐阅读书目】/ 348


2020年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一、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二、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参考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四、考试内容要求:

试题总分150分,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包括:简答题(约60分);论述题(约90分)。

 考试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主要组成部分。

导 论

理解和把握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理论品质、鲜明特征、当代价值,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物质的根本属性及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世界的普遍联系与永恒发展;对立统一规律;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及核心内容,意识的本质及能动作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辨证思维方法。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着重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实践的基本观点,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和根本方法。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真理及其检验标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和价值的统一,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价值与价值观,真理与价值的关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系,认识论与思想路线的关系。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唯物史观及其产生的重大意义;社会的基本结构和形态;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和特殊形式。学习和把握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了解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等观点。

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本质及规律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价值规律的内容、表现形式及作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与经济危机;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治制度及其本质,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及其本质。学习和掌握马克思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深入了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历史必然性,认识私有制商品经济在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正确认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实质。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

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必然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本质;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及实质;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学习和掌握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到垄断的进程和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科学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正确理解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特点及其实质,理解资本主义必将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信念。

第六章 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

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与生命力,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及主要内容,无产阶级专政与社会主义民主。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的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

第七章 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比较终实现

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是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实现共产主义是人类比较伟大的事业。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的辩证统一。


2020年考试大纲——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一、考试科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

二、适用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

三、参考书目: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8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四、考试内容要求:

试题总分150分,试题类型及试卷结构包括:简答题(约60分);论述题(约90分)。

    马克思主义理论综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基础课程,考试内容包括以下三大方面:

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掌握中国近现代史史实,了解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给中华民族带来的负面影响,知道近代以来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为救亡求存而进行奋斗的历程及其经验教训,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及其内在的规律性,了解国史、国情,认识革命的必要性、正义性,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际,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上编: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

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任务及其关系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事实及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抵御外国武装侵略的失败教训及民族意识的觉醒。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的经过、历史评价、失败原因及教训。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革命活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方案的基本内容、意义与局限。辛亥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和教训,全面客观地评价“革命”与“改良”。


中编: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1919-1949)

综述 翻天覆地的三十年

中国三种政治势力三种建国方案。中国革命对象“三座大山”。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性质及其影响。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国民革命的意义、失败的原因和历史教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及其意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开辟及其意义。20世纪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内连续出现 “左”倾错误的原因。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长征的意义、长征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国民党及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原因。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及国民党统治崩溃的原因。中国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和基本经验。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8)

综述 辉煌的历史进程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新中国发展的两个历史时期及其相互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中国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的历史必然性。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党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早期探索中取得的初步成就。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接续发展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民族复兴中国梦。


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透彻理解中国共产党在各个阶段坚持的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基本纲领,掌握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中积累的宝贵经验。

毛泽东思想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与理论板块以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渊源关系。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必然前途;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论根据。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五章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邓小平理论的基本问题和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第六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第八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之嬗变,“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

第九章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寻梦、追梦、圆梦的历史进程;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第十章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要求。

第十一章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全面依法治国的实践要求;全面从严治党的深远意义;党的政治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四个全面”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逻辑关系。

第十二章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习近平强军思想;军民融合。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当前世界形势和我国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途径。构建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涵,推动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十四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比较本质的特征;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党是比较高政治领导力量,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坚持富国和强国相统一。


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把握实现理想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正确理解爱国主义内涵,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了解掌握人生观、价值观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理解人生问题时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了解掌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理论内容及其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基本特点和要求,理解法律的一般含义和法律的发展史,明确法律的运行过程。懂得我国宪法确立的基本原则和制度,从整体上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以及公民在法律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特征以及构成,明确新时期树立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意义和法治理念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法治思维方式的基本含义和特征,充分认识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第一章 人生的青春之问

人的本质;人生观主要内容(人生目的、人生价值、人生态度);辩证对待人生矛盾;人生价值评价标准;人生价值的实现。

第二章 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的内涵与特征;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共产主义崇高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关系及大学生的责任。

第三章 弘扬中国精神

中国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和要求;做忠诚的爱国者。

第四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意义及历史底蕴、现实基础和道义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第五章 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道德的本质、作用;中国优秀道德传统及态度;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的基本内容;恋爱中的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大学生的道德实践与养成。

第六章 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法律的含义、本质;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构成和特征;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当家作主相统一;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我国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作用和运行;实体法律部门与程序法律部门;法治思维方式含义、特征、内容和途径;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2020年考试大纲——国际关系史(代码681)

适应专业:政治学(030200)

参考教材:《国际关系史》,刘德斌,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8年3月版

国际关系考试大纲的主要内容:国际关系研究导论;近代和现代国际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格局;冷战后的过渡性国际格局;美苏、美俄关系;中苏、中俄关系;中美关系;欧洲的重振与发展;日本重新崛起;第三世界新兴力量登上世界舞台;联合国组织;影响当代国际关系的三个问题。时空的跨度为17世纪-2007年,二战后的国际关系史占大约50%的分量。


第一编 近代与现代国际关系

一、要点:

1、近代国际关系各个时期的基本特征

2、近代西方大国关系的发展特征和概况

3、国际组织、国际会议、国际条约

4、欧洲近代的战争

5、近代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和国际力量中心的转移进程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的国际关系

7、苏联与欧洲的关系

8、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远东的国际关系

9、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第二编   战后国际关系

一、要点:

1、两极格局的形成

2、两极格局的解体

二、复习要求

1、熟记:

(1)布雷顿森林协议(2)凯南(3)杜鲁门主义(4)“铁幕”(5)伊朗危机(6)雅尔塔体制(7)北约(8)捷克二月事件(9)经互会(10)共产党情报局(11)旧金山体制(12)大规模报复战略(13)多米诺理论(14)战争边缘政策(15)奠边府战役(16)三八线(17)心专注政策(18)波兹南事件(19)贝尔格莱德宣言(20)罗马条约(21)戴维营会谈(22)U—2飞机事件(23)柏林墙

2、简单应用:

(1)国际格局的基本涵义和形式

(2)简述战后初期美国的全球战略

(3)简评联合国的创建

(4)简评旧金山体制

(5)简评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

(6)冷战后过渡性国际格局与多极化

3、综合运用:

(1)论冷战形成的因素

(2)分析古巴导弹危机的结局

(3)试述冷战初期东西方在欧洲的对抗

(4)分析第一次柏林危机的影响

(5)试述冷战格局的形成

(6)分析苏南冲突和中苏交恶的原因及特点

 

第三编   大国关系

 一、知识要点:

1、美苏、美俄关系

2、中苏、中俄关系

3、中美关系

二、复习要求:

1、熟记:

(1)五国合约(2)西柏林协定(3)哈尔斯坦主义(4)赫尔辛基宣言(5)戴维营协议(6)洛克比空难事件(7)古巴导弹危机(8)西撒问题(9)美国人质事件(10)星球大战

2、简单应用:

(1)简析里根主义

(2)简析索南费尔特主义

(3)简评中导条约

(4)简评勃列日涅夫的对外战略

(5)简评戈氏“新思维”?

(6)简评“超越遏制战略”

(7)简析东欧剧变的原因

(8)简析苏联解体的外部因素

3、综合运用:

(1)试论两伊战争的原因及特点

(2)分析马岛战争的影响

(3)分析尼克松主义的原因、内容及评价

(4)分析德国统一的影响

(5)分析苏联解体的影响

 

第四编  地区力量的兴起

 一、知识要点:

1、欧洲一体化进程

2、美欧关系

3、北约东扩及科索沃战争

二、复习要求:

1、熟记:

(1)奥斯陆协议(2)“沙漠风暴”(3)代顿协议(4)拉哈尔宣言(5)希伯伦协议(6)怀伊协议(7)科索沃解放军(8)不结盟运动(9)苏伊士运河战争(10)非统组织(11)七十七国集团(12)南南合作(13)六.五战争

2、简单运用:

(1)何为“冷和平”?

(2)简析波黑冲突的原因

(3)简析奥斯陆协议

(4)简析科索沃战争的原因

(5)简析印巴分治的消极后果

(6)简评不结盟运动和七十七国集团

(7)简评万隆会议

(8)简评苏伊士运河战争

(9)分析欧元启动的影响


3、综合运用

(1)试析海湾战争的原因、性质及影响

(2)试析北约新战略的特点

(3)如何评价犹太复国主义运动?

(4)分析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特点

(5)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


第五编 国际组织及影响国际关系的几个问题

复习要点:

1、 联合国的创立、作用及其改革趋势

2、 恐怖主义

3、 民族主义

4、 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

分享
分享到:
收藏 (0) (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