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长考研资料 问答百事通 院校数据库 2021考研成绩查询 考研调剂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文章资讯辽宁大学2020年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辽宁大学2020年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发布时间:2019-10-18 浏览 246 来源: 辽宁大学研究生招生办 作者:

科目代码:615                        科目名称:法学基础课

满分:150分

 

民法部分

民法总论(以新版教材为参照)

第一章民法概述

第一节民法的调整对象

第二节民法的性质

第二章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公平原则

第五节禁止权利滥用原则

第六节公序良俗原则

民法基本原则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民事法律关系

第一节民事权利

民事权利与民事权益

绝对权、相对权

物权、债权

人身权、财产权

连带责任、按份责任、不真正连带责任

民事责任的特征

第四章自然人

第一节监护人的职责

第二节监护人的撤销

第三节意定监护的适用条件

第五章法人

第一节法人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法人的分类及其依据

第三节法人的权利能力与民事责任能力

第四节法人机关与代表的行为效力

第九节非营利法人的特征

第六章非法人组织

非法人组织的特征与要件

第七章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一节物的特征和分类

第三节无形财产等其他客体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第八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法律行为的概念与特征

第二节法律行为的分类:财产行为与生法行为;负担行为、处分行为;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第三节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与解释规则,意思与表示不一致的情形

第四节无效的民事行为及其效力

第五节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种类

第六节无权处分行为的效力

关于合同效力的司法解释

第九章代理制度

第一节代理行为的法律特征

第二节代理权的行使规则与滥用行为的法律后果

第三节无权代理与表见代理的案例应用

第十章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

第一节诉讼时效的效力和适用范围

第二节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的区别

 

第二编物权法 

第十一章物权概述

第一节物权的概念、性质与特征

第二节物权的客体

第三节物权的效力

第四节物权的类型

第五节物权的变动

第六节物权的保护

第十二章所有权

第一节所有权的特征和功能

第二节所有权的特别取得方式

第十四章用益物权

第一节用益物权的特征和种类

第十五章担保物权

第一节担保物权的特征

第二节担保物权的设立

第三节担保物权的效力

第四节抵押权的设立

第五节抵押权的特征

第六节权利质押的特征和类型

第十六章占有

第一节占有的分类

第三节占有的效力和保护


物权法解释一

第三编债权法 

第二十章债的保全与担保

第一节债的保全

第二十一章债权地位转移与消灭

第一节债的转移

第二十二章合同概述

第一节合同的特征

第二十五章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第一节合同解除的条件

第二节情势变更规则

第二十六章缔约过失与违约责任

第一节缔约过失责任的要件

第二节违约责任的形态

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

第二十七章转移财产权类的合同

第一节买卖合同

买卖合同的司法解释

第二节租赁合同

房屋租赁合同的司法解释

第二十九章不当得利

第一节不当得利的概念与功能

第二节不当得利的构成要件

 

第四编人身权法

 第三十四章人身权概述

  第一节人身权的概念与性质

 第三十五章人格权

  第一节人格权的特征

第二节一般人格权

 第三十六章具体人格权

  第一节姓名权、名称权和肖像权

  第二节名誉权、信用权和荣誉权

 第三节人身自由权、隐私权和性自主权

 

第五编侵权责任

第三十七章侵权行为概述

第一节侵权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第三十八章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

第二节过错归责

第三节无过错归责

第三十九章一般侵权责任构成要件概述

  第一节构成要件概述

第五节过错

第四十一章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与责任的承担

第一节侵权责任的承担方式列举

第二节损害赔偿责任

第五节免责事由的适用

一般免责事由

特殊免责事由

第四十三章各类侵权责任的具体要加

 

刑法部分

上编刑法总论

第一章刑法概说

第一节刑法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节刑法的制定和修改

第三节刑法的根据和任务

第四节刑法的体系和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刑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罪刑法定原则

  第三节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第四节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

  第一节刑法的空间效力

  第二节刑法的时间效力

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

  第一节犯罪概念

  第二节犯罪构成

第五章犯罪客体

  第一节犯罪客体概述

  第二节犯罪客体的分类

  第三节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

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客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危害行为

  第三节危害结果

  第四节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第五节犯罪的其他客观要件

第七章犯罪主体

第一节犯罪主体概述

第二节刑事责任能力

第三节与刑事责任能力有关的因素

第四节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

第五节单位犯罪

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

第一节犯罪主观方面概述

第二节犯罪故意

第三节犯罪过失

第四节与罪过相关的几个特殊问题

第五节犯罪目的和犯罪动机

第九章正当行为

第一节正当行为概述

第二节正当防卫

第三节紧急避险

第四节其他正当行为

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

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

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

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

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

第十一章共同犯罪

第一节共同犯罪概述

第二节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三节共同犯罪人的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罪数形态

第一节罪数判断标准

第二节一罪的类型

第三节数罪的类型

第十三章刑事责任

第一节刑事责任概述

第二节刑事责任的根据

第三节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

第十四章刑罚概述

第一节刑罚的概念

第二节刑罚的功能

第三节刑罚的目的

第十五章刑罚的体系和种类

第一节刑罚的体系

第二节主刑

第三节附加刑

第四节非刑罚处理方法

第十六章刑罚的裁量

第一节刑罚裁量概述

第二节刑罚裁量原则

第三节刑罚裁量情节

第十七章刑罚裁量制度

第一节累犯

第二节自首、坦白与立功

第三节数罪并罚

第四节缓刑

第十八章刑罚执行制度

第一节减刑

第二节假释

第十九章刑罚的消灭

第一节刑罚消灭概述

第二节时效

第三节赦免

下编刑法各论

第二十章刑法各论概述

第一节刑法各论与刑法总论的关系

第二节刑法分则的体系

第三节具体犯罪条文的构成

第二十一章危害国家安全罪

第一节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

第二节危害国家安全罪分述

第二十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节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

第二节危害公共安全罪分述

第二十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第一节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概述

第二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

第三节走私罪

第四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

第五节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

第六节金融诈骗罪

第七节危害税收征管罪

第八节侵犯知识产权罪

第九节扰乱市场秩序罪

第二十四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一节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

第二节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分述

第二十五章侵犯财产罪

第一节侵犯财产罪概述

第二节侵犯财产罪分述

第二十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概述

第二节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三节妨害司法罪

第四节妨害国(边)境管理罪

第五节妨害文物管理罪

第六节危害公共卫生罪

第七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

第八节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

第九节组织、强迫、引诱、容留、介绍卖淫罪

第十节制作、贩卖、传播淫秽物品罪

第二十七章危害国防利益罪

第一节危害国防利益罪概述

第二节危害国防利益罪分述

第二十八章贪污贿赂罪

第一节贪污贿赂罪概述

第二节贪污贿赂罪分述

第二十九章渎职罪

第一节渎职罪概述

第二节渎职罪分述

第三十章军人违反职责罪

第一节军人违反职责罪概述

第二节军人违反职责罪分述

 

科目代码: 629              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满分:150分

 

一、考试目的

考察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知识、原理、实验操作、表征方法的基本理论的掌握程度及运用力。

二、考试形式及时间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考试时间为3小时。

三、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涵盖:

有机化学基本理论;重要类型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制备方法;能正确熟练书写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式和反应式;各类异构现象及立体化学的基本内容;典型有机化合物结构和性能的关系;官能团的相互转化与保护、去保护;正确书写典型有机反应的机理;有机化合物分离、鉴定的基本方法;杂环化合物、元素有机化合物、天然产物、高分子化合物及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有机化合物的内容。

考试内容包括:

1.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共振论和共价键的基本概念与共价键的键参数;有机化合物结构的表达方式;官能团和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2.烷烃的命名、烷烃的构象和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同系列和异构;烷烃的命名;烷烃的构象;烷烃的物理性质;烷烃的化学性质;烷烃的来源和制备;

3. 环烷烃的分类;环烷烃的异构和命名;环烷烃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环的张力;环己烷及取代环己烷的构象;其它环烷烃的构象;

4.旋光性;对映异构;手性;含不对称碳原子的化合物;

5. 分子的手性与对称性;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手性化合物的各种类型;外消旋体的拆分;前手性; 顺反异构;构象与旋光性;

6.卤代烷的分类和命名;卤代烷的结构和物理性质;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亲核取代反应的机理及溶剂效应;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的反应条件选择;卤代烷的其它反应;一卤代烷的制法;卤代烷的用途;

7. 烯烃的结构和命名;烯烃的相对稳定性;烯烃的制备;消除反应历程;烯烃的物理性质;烯烃的化学性质;烯烃的工业来源和用途;炔烃和共轭烯烃;

8.芳香烃、芳香性和苯的结构;苯及其衍生物的异构、命名及物理性质;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苯环上亲电取代反应的定位规律;苯的其它反应;卤代芳烃的亲核取代反应;单环芳烃的来源和用途; 多环芳烃;Hückel规则和非苯芳香体系;

9.醇、酚、醚的结构、命名、物理和化学性质;醇、酚、醚的制备及化学反应;硫醇、硫酚和硫醚命名、合成及反应;

10. 醛酮的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羰基的亲核加成;酮式-烯醇式平衡及有关反应;醛酮的还原;醛酮的氧化;醛酮的制备;α,β-不饱和醛酮的结构与反应;

11.羧酸的分类命名和结构;羧酸的物理性质;羧酸的化学性质;羧酸的制备;卤代酸的合成和反应;羟基酸的合成和反应;

12.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物理性质;羧酸衍生物的结构和反应性能;羧酸及其羧酸衍生物的制备与互相转换;羧酸衍生物的其它反应;酯缩合及烷基化、酰基化相类似的反应;β-二羰基化合物的特性及应用;

13. 胺的分类、结构、命名和物性;胺的制备;胺的反应;芳胺;重氮盐在合成上的应用

14.周环反应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电环化反应;环加成反应;σ-迁移反应

15.杂环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性质;杂环化合物的合成及反应

16. 糖的定义和分类;单糖的链式结构及表示方法;单糖的命名;单糖的环型结构;单糖的反应;重要的单糖及其衍生物;双糖及多糖;

17. 氨基酸的分类、性质;多肽、蛋白质、核酸的基本知识。

18. 有机化学实验知识。

19. 有机化合物表征。


科目代码:824                       科目名称:法学综合课

满分:150分

法理学部分

第一编法学导论

第一章法学
第一节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法学的历史
第三节法学与相邻学科
第四节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素质的养成
第二章法理学概述
第一节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第二节中国法理学
第三节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

第二编法的本体

第四章法的概念
第一节“法”概念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法的本质
第三节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法的作用
第五章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第一节法的渊源
第二节法的分类
第三节法的效力
第六章法的要素
第一节法的要素释义
第二节法律概念
第三节法律规则
第四节法律原则
第七章法律体系
第一节法律体系释义
第二节法律部门及其划分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八章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历史上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第二节权利和义务概念
第三节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第四节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九章法律行为
第一节法律行为释义
第二节法律行为的结构
第三节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十章法律关系
第一节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三节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四节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第十一章法律责任
第一节法律责任释义
第二节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
第三节法律责任的承担
第十二章法律程序
第一节法律程序概述
第二节正当法律程序
第三编法的起源和发展
第十三章法的历史
第一节法的起源
第二节法的历史类型
第十四章法律演进
第一节法律演进概论
第二节法律继承
第三节法律移植
第四节法制改革
第十五章全球化与法律发展
第一节全球化概论
第二节全球化下的法律发展趋势
第四编法的运行
第十六章法的制定
第一节立法的概念
第二节立法体制
第三节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
第四节立法的原则
第十七章法的实施
第一节守法
第二节执法
第三节司法
第十八章法律职业
第一节法律职业概述
第二节法律职业技能与伦理
第三节法律职业制度
第十九章法律方法
第一节法律方法概说
第二节法律推理
第三节法律解释
第四节法律论证

第五编法的价值

第二十章法的价值概述
第一节法的价值释义
第二节法的价值体系
第三节法的价值的冲突与整合
第二十一章法的基本价值
第一节法与秩序
第二节法与自由
第三节法与效率
第四节法与正义
第二十二章法与人权
第一节人权的概念
第二节法对人权的保护

第六编法与社会

第二十三章法与政治
第一节法与政治的基本关系
第二节法与国家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执政党的政策与法律
第四节法与民主
第二十四章法与经济
第一节法与生产方式
第二节法与市场经济
第三节法与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十五章法与文化
第一节法与文化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法与道德
第三节法与宗教
第四节法律文化
第二十六章法治与社会建设
第一节法治的概念
第二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三节法治与和谐社会

宪法学部分

第一章宪法学基本原理

第一节宪法的概念和本质

第二节宪法的分类、渊源和结构

第三节宪法的制定、解释和修改

第四节宪法的基本原则

第五节宪法的效力和作用

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公民基本权利的概念、分类

第二节基本权利的保障与限制

第三节平等权

第四节政治权利

第五节宗教信仰自由权

第六节人身自由与人格尊严

第七节社会经济权利

第八节文化教育权利

第九节监督权与请求权

第三章国家机构

第一节国家机构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三节国家主席

第四节国务院

第五节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六节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第七节国家监察委员会

第八节地方各级人大和地方各级政府

第九节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第十节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

第四章宪法保障

第一节宪法实施

第二节宪法监督

第三节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科目代码:  848                    科目名称:物理化学

满分:150分

 

一、气体

1. 了解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熟练使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2. 了解分子速度和能量分布公式的推导及物理意义

3. 了解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及对实际气体的计算

二、热力学第一定律

1. 了解热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如系统,环境,功,热,状态函数,变化过程和途径等

2. 明确准静态过程和可逆过程的意义

3. 明确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能的概念,熟知热和功的意义和符号

4. 熟练应用热力学第一定律计算理想气体在简单过程中的ΔU,ΔH,Q,W

5. 理解化学反应等压热效应与等容热效应,反应进度等基本概念

6. 掌握化合物标准摩尔生成焓,离子生成焓,键焓和燃烧焓等概念,并熟练其相关计算

7. 会应用Hess 定律和Kirchhoff定律

三、热力学第二定律

1. 明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意义,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与卡诺定理的联系,理解克劳修斯不等式与熵增加原理

2. 掌握熵的概念,及亥姆霍兹自由能和吉布斯自由能的定义,了解其物理意义

3. 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本质和熵的统计意义

4. 熟练计算一些简单过程中的ΔS,ΔH,ΔA,ΔG,会设计可逆过程

5. 会运用Gibbs-Helmholtz 公式

6. 掌握几个热力学函数间的关系

7. 掌握热力学第三定律与规定熵

四、多组分系统热力学及其在溶液中的应用

1. 掌握偏摩尔量和化学势定义,了解多组分系统中引入它们的意义

2. 熟悉多组分溶液组成的表示法及其相互关系

3. 掌握稀溶液中的两个经验定律的使用

4. 掌握混合气体(理想和非理想气体)中各组分的化学势的表示法,及逸度的概念

5. 掌握理想液态混合物的通性和化学势的表示法

6. 熟悉理想稀溶液化学势及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相关计算

7. 了解吉布斯-杜亥姆公式和杜亥姆-马居尔公式

8. 了解非理想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的表示法,及相对活度的概念

五、相平衡

 1. 了解相、组分数和自由度等基本概念,掌握相律的有关计算

2.了解单组分系统的相图

3.掌握Clapeyron方程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的意义及相关计算

4.了解二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

5. 掌握杠杆规则的适用范围,及其相关计算

6.了解三组分系统的相图及其应用

六、化学平衡

1. 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条件和化学反应的亲和势

2. 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和等温方程式

3. 掌握平衡常数的表示式及相关计算

4. 掌握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5. 理解标准生成吉布斯自由能的意义,掌握其相关计算

6. 掌握温度、压力及惰性气体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7. 了解反应的耦合和同时化学平衡

七、电解质溶液

1. 掌握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法拉第定律

2. 掌握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的定义,及相关计算

3. 掌握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摩尔电导率意义及它们与溶液浓度关系

4. 掌握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5. 掌握离子强度和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并会计算离子强度

6. 了解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基本内容及使用范围

八、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1. 掌握形成可逆电池的必要条件及可逆电极的类型

2. 了解电动势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 掌握可逆电池的书写方法及电动势的取号,能熟练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

4. 掌握可逆电池热力学的相关计算

5. 了解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6. 熟悉电动势测定的主要应用,会从可逆电池测定数据计算平均活度因子,解离平衡常数等

7. 掌握浓差电池和液体接界电势的计算公式

九、电解与极化作用

1. 掌握分解电压的意义及有关计算

2.掌握极化作用的意义,超电势和极化曲线

3. 掌握电解时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相关计算

4. 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防腐与金属的钝化

5. 了解化学电源

十、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1. 掌握宏观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如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法,基元反应,反应级数,

反应分子数等

2. 掌握具有简单级数反应(零级,一级和二级)的特点,及计算速率常数、半衰期等

3. 了解对峙反应,平行反应和连续反应的特点

4. 掌握Arrhenius经验式的各种表示形式,及活化能的求算方法

5. 掌握活化能Ea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6. 了解链反应,了解稳态近似,平衡假设和速控步等近似方法。

十一、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1. 了解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单分子反应理论采用的模型,初步了解推导过程中引进的假定,及理论的优缺点。

2. 掌握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计算速率常数的公式。

3. 了解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4. 了解光化学反应的基本定律,光化学平衡,了解量子产率的计算

5. 了解催化反应的特点

6. 了解快速反应所常用的测试方法及驰豫时间概念

十二、界面现象

1. 了解表面吉布斯自由能、表面张力的概念,了解弯曲表面的附加压力产生的原因及与曲率半径的关系,即Young-Laplace公式

2. 了解弯曲表面上的蒸气压与平面相比有何不同,即Kelvin公式,了解Gibbs吸附等温式的表示形式,各项的物理意义

3. 了解液-液、液-固界面的铺展与润湿情况,了解气-固表面的吸附等温线的主要类型

4. 了解表明活性剂及其应用

十三、胶体分散系统和大分子溶液

1.  了解胶体分散系统的基本特性

2.  了解胶体分散系统在动力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等方面的特点

3.  了解溶胶在稳定性方面的特点及电解质对溶胶稳定性影响

4.  了解乳状液的基本概念及应用

5.  了解大分子溶液的界定

 

十四、量子力学基础知识

1.掌握Plank“能量子”的意义,理解Einstein光子学说

2.了解实物微粒的波粒二象性,掌握德布罗意关系式,理解不确定关系Δx,Δp所代表的意义

3. 理解波函数的正交归一性,掌握波函数条件

4. 理解薛定谔方程所代表的物理意义,理解并掌握算符的概念和性质

5. 掌握一维势箱粒子运动求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了解对求解结果物理意义的分析和说明

十五、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1.理解定核近似模型的提出假设

2. 了解单电子原子薛定谔方程及其求解过程

3. 理解量子数n,l,m的物理意义

4. 掌握波函数电子云的图形表示及其物理意义

5. 了解多电子原子的薛定谔方程及其近似求解过程,了解单电子原子轨道能和电子结合能

6. 掌握Pauli原理和Hund规则

7. 了解通过电子壳层结构解释元素化学性质的周期变化性及一些元素的性质

8. 掌握光谱项,光谱支项,基谱项的求解

十六、共价键和双原子分子的结构化学

1. 了解化学键的定义和类型

2. 理解线性变分法,了解对H2+的处理步骤

3. 理解共价键本质

4. 理解分子轨道理论,掌握简单的双原子分子的电子组态,了解分子轨道与化学键的联系区别

5. 理解价键理论,掌握价键理论对简单分子构型的讨论,理解价键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的比较

6. 了解分子光谱,Raman光谱和分子的电子光谱

十七、分子的对称性

1. 理解分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2. 掌握对称操作和对称元素的概念,理解其相互关系,掌握分子对称操作的分类

3. 掌握分子点群的分类,掌握典型分子的点群结构

4. 掌握群的表示,理解群的性质

5. 理解点群与分子旋光性的关系和点群与分子的偶极矩关系,掌握利用分子对称性判断分子偶极矩和旋光性的方法

十八、多原子分子的结构和性质

 1. 理解并掌握杂化轨道理论,

2.理解HMO法及其对共轭分子的处理

3.了解离域π键和共轭效应

4.了解缺电子多中心键和硼烷的结构

5. 了解非金属元素的结构特征

6.掌握共价键的键长和键能的求解

十九、配位场理论和络合物结构

1. 配位场理论

2. σ-π配建与有关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3. 了解过度金属簇合物的结构

4. 掌握物质的磁性及其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理解磁性共振谱,掌握核磁矩,化学位移的计算,理解核的自旋-自旋耦合作用

二十、晶体的点阵结构和晶体的性质

1. 掌握点阵和点阵结构,理解点阵和平移对称的概念

2. 理解空间点阵的划分,空间格子,14种空间点阵式及其特点,掌握晶面指标表示

3. 了解晶体的结构和性质,理解晶体结构的描述,了解晶体缺陷对性质的影响

4. 理解晶体的衍射,掌握晶体的衍射与晶体结构的关系,掌握晶胞参数的计算

二十一、金属的结构和性质

1. 了解金属键和金属的一般性质

2. 掌握球形原子的密堆积,掌握典型密堆积的几何特点,掌握堆积系数的计算

3. 了解金属单质的结构

4. 了解合金的结构和性质

5. 了解固体的表面结构和性质

分享
分享到:
收藏 (0) (0)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